國內外有許多專家提醒家長們,如果讓小孩長時間不斷接觸3C產品,影響的不僅是視力,更可能會讓人大腦功能衰減,長期下來甚至是形成上癮而難以戒斷,單然這並非意味著只要讓幼兒使用3C產品就會有這樣的狀況;面對數位世代,家長的教養重點在於不在於一味地禁用,而是如何適齡的逐步引導孩子合理使用。
滑世代下的「無感、低動機」小孩,源自於缺乏良好的五感學習經驗。
爸爸媽媽們應該都聽過『五感開發』一詞,所謂的五感包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學齡前的孩子大量依賴感官來認識生活周遭的事物,觀察、聆聽、品味、觸摸,每一次的經驗都為大腦突觸帶來連結,觸發學習,所以當孩子的這五個感覺方面都具備良好發展,對於未來在面對這個世界時,較能展現良好狀態。
基於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想法,家長願意花更多的錢讓孩子去上所謂標榜五感開發的課程或者是購買強調五感開發的玩具,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用這個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邊用餐邊看手機、閒置時看手機、吵鬧時看手機....)去扼殺孩子們的五感發展,其實是蠻矛盾的育兒方式。
改變習慣,預防教養出滑世代「無感、低動機」小孩。
NG生活習慣: 只有給他看手機,才願意乖乖坐著吃飯。
OK生活習慣: 打造良好的用餐氛圍,享受眼前的餐點。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就可以開始建立好的用餐習慣,專注於用餐的當下,「這個咖啡色的香菇,吃起來是不是QQ的?你聞聞看是什麼味道。」對於重玩不重吃的小朋友,更應該著重這個環節。另外,有些爸爸、媽媽會將孩子餵飽後,再開始吃自己的部分,我真誠的建議,與孩子同步用餐,共享餐桌上的親子時光,如果你正開始訓練小朋友自己吃飯,更應該這麼做,別擔心孩子還無法駕馭餐具,我們一邊吃飯給予正確的用餐示範,一邊協助孩子調整餐具抓握方式,就算手忙腳亂那也只是過渡期,很快的你們會漸入佳境,愛上用餐時所帶來的視覺、味覺饗宴。
NG生活習慣: 只有給他看手機,搭車時才不會吵鬧。
OK生活習慣: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是最佳的禮儀訓練機會;細心觀察周圍人事物,驚喜就在身邊。
很多爸爸、媽媽一定歷經過小孩在搭大眾交通工具時,大哭大鬧的窘況,我們家也不例外,此時若祭出降鬼神器-手機,眼前的這個小哭鬧鬼很快就可以穩定下來,這麼做雖然可以立即治標,但卻無法治本。「你看!車上有這麼多人,你這麼大聲,會吵到大家,這樣很沒禮貌喔!」試著讓孩子觀察周遭其他人的表情以及同理別人的感受(1 ~ 2歲就可以大略體會別人的身心狀態),別懷疑,小小孩也可以成為有素養好公民。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探索環境,「為什麼捷運車廂要關車門之前都會發出嗶嗶聲?」、「車廂上有好多圖片,我們來找找看有沒有你看得懂的數字。」,又或者靜靜的讓孩子自行搜尋他所感興趣的事物,你會發現透過孩子的視野,也讓我們重啟了對生活的觀察力。
NG 生活習慣:怕小孩無聊,用手機陪伴最輕鬆。
OK 生活習慣:練就孩子自行排遣無聊的功力。
一張日曆紙能做什麼? 可以用來創作、可以玩摺紙遊戲、可以塗鴉.....,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填滿時間上的空白,出門時不妨讓他們自己決定想帶那些東西,也許是蠟筆、故事書或遊戲卡、積木,甚至還可能會出現令你傻眼的東西,例如塑膠袋、空瓶罐、繩子....,無論如何,只要是不具危險性且他們自己能負荷的重量都無妨。選定了之後,這些物品就是陪伴孩子外出的今日好友,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的創造力以及想像力往往都是在找樂子的過程中激盪出來的結果。
大腦皮質在不同階段以不同速度成長,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皮質區的發展先於額葉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大量的實體的感官經驗來建立對世界的理解,充滿聲、光刺激的節目,即便內容再充實也無法取代藉由實體感官經驗帶來的大腦刺激。所以我要不厭其煩提醒爸爸、媽媽們,不要認為孩子乖乖坐著就好,他們也許已經成了『無感木頭小孩』,當大腦開始懶的運作,未來花再多錢補習、學習才藝、吃營養品也只是徒勞無功。
延伸閱讀:
關於 米加老師 (黃名璽 兒童職能治療師)
經歷:
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職能治療師
歐米加兒童學習館技術長
復康醫院小兒職能治療師
師資培育認證臨床指導老師
鑑定培訓兒童情緒問題與介入處置培訓
保母協會、幼兒園、親子館.、企業受邀講師
Comments